我的世界天地最自然最美丽的地方

时间:2017-05-18 来源:88130安卓下载 作者:佚名

  我的世界天地最自然最美丽的地方。那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美丽的地方是自然形成的,那在我的世界中也是如此,那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的世界中的那些天地之间最美丽的地方吧!

  安纳普尔纳峰,海拔超过8000米,高耸入云,空气稀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是全世界14做最高山峰之一。据说有位高人隐居在此

  这是所有山峰在第四世纪时的高度,现在低了好多

  珠穆朗玛峰:8,963米

  干城章嘉峰:8,586米

  洛子峰:8,516米

  马卡鲁峰:8,485米

  卓奥友峰:8,188米

  道拉吉里峰:8,167米

  马纳斯卢峰:8,163米

  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

  安纳布尔纳峰:8,091米

  希夏邦马峰:8,027米

  格重康峰:7,952米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中国尼泊尔交界处,由于此山峰位于特殊地理环境,偶尔会有几个松树出现

  洛子峰:8,516米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虽然此山脉横贯许多国家,但是珠穆朗玛峰在我国境内【自豪吧。我国有世界上第一峰,第一大峡谷】你别小看它,山上可是有人居住的

  前:无名山峰,海拔7601

  后: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藏语为圣洁的女神】峰,海拔,8844.44米,时常发生雪崩,由于普通的雪豹居住在海拔5000米以上,所以珠穆朗玛峰时常有雪豹出没【看那,有一只,你看见了吗?】

  精妙绝伦的喜马拉雅山脉【先把他做个了结】

  美丽的白色女神,请您将我送上天吧

  卓奥友峰:8,188米

  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主要源于华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主要是可以在热带森林中找到的动物类型,其次才是那些适应了在较高海拔和较干西部地区的亚热带、山地和温带条件的动物类型。然而,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却与地中海、衣索比亚和土库曼这些地区的动物有着较多的类同之处。一些非洲动物过去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例如长颈鹿与河马,可以从外喜马拉雅锡瓦利克山脉沉积层的化石遗迹推断出来。在树线以上高度的动物几乎完全由适应寒冷的当地特有物种构成,它们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后从草原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象、美洲野牛和犀局限于尼泊尔南部低矮山麓森林覆盖的达赖地区中的某些区域--已被大体疏泄的湿地或沼泽地。印度犀牛在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丘陵地带曾经大量存在,但是滨临灭绝;麝和喀什米尔鹿也达到了灭绝的程度。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一种亚洲长尾猴)和猫,是喜马拉雅山脉森林中其他恒生动物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也可以见到。

  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可以大体分为4带——热带、亚

  喜马拉雅山脉热带、温带及高山带,主要是根据海拔和雨量画分的。地方地形和气候以及光照和风吹的差别,造成每一带内植被构成的相当大的变化。热带常绿雨林局限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喜马拉雅山脉潮湿的丘陵地带。常绿龙脑香科森林——个可产木材和树脂的树群——是常见的;它们的异种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上和陡峭程度互异的山坡上。铁木可见于183~732米这一高度内可渗透的土壤上;竹子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栎树和栗生长在石质土上,覆盖了从中国藏南地区西部至尼泊尔中部,在1097~1737米高度的砂石。桤木可见于较陡的山坡水道沿线。在更高处,它们为山地森林所取代,林中典型的常绿树是一种露兜树。除了这些树外,估计约有4500种开花植物生长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其中20种是棕榈。

  随着西向雨量的减少和高度的增加,雨林次于热带落叶森林,珍贵的木材树,娑罗双树成为主要树种;娑罗双树在海拔914米的高原及高达1372米的高原。再往西,草原森林、草原、亚热带棘草原及亚热带、半沙漠植被次第出现。温带森林从大约1459米延伸到大约3353米,包括针叶树和温带阔叶树。

  我的世界天地最自然最美丽的地方。那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美丽的地方是自然形成的,那在我的世界中也是如此,那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的世界中的那些天地之间最美丽的地方吧!

  安纳普尔纳峰,海拔超过8000米,高耸入云,空气稀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是全世界14做最高山峰之一。据说有位高人隐居在此

  这是所有山峰在第四世纪时的高度,现在低了好多

  珠穆朗玛峰:8,963米

  干城章嘉峰:8,586米

  洛子峰:8,516米

  马卡鲁峰:8,485米

  卓奥友峰:8,188米

  道拉吉里峰:8,167米

  马纳斯卢峰:8,163米

  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

  安纳布尔纳峰:8,091米

  希夏邦马峰:8,027米

  格重康峰:7,952米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中国尼泊尔交界处,由于此山峰位于特殊地理环境,偶尔会有几个松树出现

  洛子峰:8,516米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虽然此山脉横贯许多国家,但是珠穆朗玛峰在我国境内【自豪吧。我国有世界上第一峰,第一大峡谷】你别小看它,山上可是有人居住的

  前:无名山峰,海拔7601

  后: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藏语为圣洁的女神】峰,海拔,8844.44米,时常发生雪崩,由于普通的雪豹居住在海拔5000米以上,所以珠穆朗玛峰时常有雪豹出没【看那,有一只,你看见了吗?】

  精妙绝伦的喜马拉雅山脉【先把他做个了结】

  美丽的白色女神,请您将我送上天吧

  卓奥友峰:8,188米

  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主要源于华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主要是可以在热带森林中找到的动物类型,其次才是那些适应了在较高海拔和较干西部地区的亚热带、山地和温带条件的动物类型。然而,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却与地中海、衣索比亚和土库曼这些地区的动物有着较多的类同之处。一些非洲动物过去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例如长颈鹿与河马,可以从外喜马拉雅锡瓦利克山脉沉积层的化石遗迹推断出来。在树线以上高度的动物几乎完全由适应寒冷的当地特有物种构成,它们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后从草原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象、美洲野牛和犀局限于尼泊尔南部低矮山麓森林覆盖的达赖地区中的某些区域--已被大体疏泄的湿地或沼泽地。印度犀牛在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丘陵地带曾经大量存在,但是滨临灭绝;麝和喀什米尔鹿也达到了灭绝的程度。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一种亚洲长尾猴)和猫,是喜马拉雅山脉森林中其他恒生动物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也可以见到。

  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可以大体分为4带——热带、亚

  喜马拉雅山脉热带、温带及高山带,主要是根据海拔和雨量画分的。地方地形和气候以及光照和风吹的差别,造成每一带内植被构成的相当大的变化。热带常绿雨林局限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喜马拉雅山脉潮湿的丘陵地带。常绿龙脑香科森林——个可产木材和树脂的树群——是常见的;它们的异种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上和陡峭程度互异的山坡上。铁木可见于183~732米这一高度内可渗透的土壤上;竹子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栎树和栗生长在石质土上,覆盖了从中国藏南地区西部至尼泊尔中部,在1097~1737米高度的砂石。桤木可见于较陡的山坡水道沿线。在更高处,它们为山地森林所取代,林中典型的常绿树是一种露兜树。除了这些树外,估计约有4500种开花植物生长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其中20种是棕榈。

  随着西向雨量的减少和高度的增加,雨林次于热带落叶森林,珍贵的木材树,娑罗双树成为主要树种;娑罗双树在海拔914米的高原及高达1372米的高原。再往西,草原森林、草原、亚热带棘草原及亚热带、半沙漠植被次第出现。温带森林从大约1459米延伸到大约3353米,包括针叶树和温带阔叶树。

  10、撒哈拉沙漠

  Sahara Desert

  名称:撒哈拉沙漠

  位置:非洲北部

  面积:960万平方km

  11、基拉韦厄火山

  Kilauea Volcano

  名称:基拉韦厄火山

  位置:夏威夷

  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动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经常喷发。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余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 (火山口)。这里曾长期存在着一个世上最大的岩浆湖,面积广达10万平方米,通红织热的岩浆一般有十几米深,在湖中翻滚嘶鸣,仿佛一炉沸腾的钢水。在湖的边缘部分,经常产生暗红色的桔皮,它们堆积起来就像一捆捆绳子,桔皮有时破裂后再倾倒沉入白热的岩浆中去这种种惊心动魄的景象,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奇观。

  12、岩塔沙漠

  岩塔沙漠tower rock desert

  名称:岩塔沙漠

  位置:澳大利亚

  岩塔沙漠,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西澳首府伯斯以北约250千米处,在临近澳大利亚西南海岸线的楠邦国家公园内。这片沙漠荒凉不毛,岩塔林立,人迹罕至,只见风卷流沙,一片金黄,一片死寂,只有风在呜咽,如泣如诉。

  暗灰色的岩塔高1-5米,矗立在平坦的沙面上。往沙漠腹地走去,岩塔的颜色由暗灰色逐渐变成金黄。有些岩塔大如房屋,有些则细如铅笔。岩塔数目成千上万,分布面积约4平方千米。

  每个岩塔形状不同,有的表面比较平滑,有的像蜂窝,有的一簇岩塔酷似巨大的牛奶瓶散放在那里,等待送奶人前来收集,还有一簇名为"鬼影",中间那根石柱状如死神,正在向四周的众鬼说教。其他岩塔的名字也都名如其形,但是不像"鬼影"那样令人毛骨悚然,例如叫"骆驼"、"大袋鼠"、"臼齿"、"门口"、"园墙"、"印第安酋长"或者"象足"等。虽然这些岩塔已有几万年的历史,但肯定是近代才从沙中露出来的。在1956年澳大利亚历史学家特纳发现它们之前,外界似乎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口头流传着。早期的荷兰移民曾经在这个地区见过一些他们认为类似城市废墟的东西。

  上个世纪,从来没有人提及过这些岩塔。如果它们露出地面,肯定会被19世纪的牧人发现。因为他们经常在珀斯以南沿着海岸沙滩牧牛,附近的弗洛巴格弗莱脱还是牧人常去休息和饮水的地方。

  1837-1838年,探险家格雷在其探险途中曾从这个地区附近经过。他每过一地,必详细记下日记。但在他的日记中没有关于岩塔的记载。

  科学家估计这些岩塔的历史有25000-30000年。肯定在20世纪以前至少露出过沙面一次。因为有些石柱的底部发现黏附着贝壳和石器时代的制品。贝壳用放射性碳测定,大约有5000多年历史。这些尖岩可能在6000多年前已被人发现。但是这些岩塔后来又被沙掩埋了数千年,因为在当地土著的传说中没有提到过这些岩塔。1658年,曾在这一带搁浅的荷兰航海家李曼也没有提及它们,只是在他的日记中提到两座大山--南、北哈莫克山,都离岩塔不远。如果当时这些石灰岩塔露出沙面,李曼必定会记在他的日记里。沙漠上风吹沙移,会不断把一些岩塔暴露出来。因此,几个世纪后,这些岩塔有可能再次消失,但他们的形象已经在照片中保存下来了。

  沙漠中林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岩石,故而得名。形态各异的岩塔,遍布于茫茫的黄沙之中,景色壮观,使人感觉神秘而怪异。有人形容这种景象为"荒野的墓标",让人感到世界末日的来临。这里地形崎岖,地面布满了石灰岩。这片沙漠是澳洲很少有人游览的地方离最近的城镇塞万提斯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只有越野汽车可驶到哪里,普通汽车的轮胎会被露出地面的石灰岩刮破。如果科幻小说家要写一部描写岩塔的惊险小说,此地可作为最理想的背景

  13、乌鲁鲁巨石

  uluru

  名称:艾尔斯岩

  位置:澳大利亚

  艾尔斯岩,又被称为乌鲁鲁,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南部,是在澳大利亚中部形成的一个大型砂岩岩层。艾尔斯岩位于离它最近的大镇爱丽丝泉南部的335公里处(208英里),连接两地的公路长450公里(280英里)。艾尔斯岩是阿男姑人(该地区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圣地。这片区域有丰富的泉水,水潭,岩石洞穴和岩画。艾尔斯岩被列为世界遗产。

  艾尔斯巨石(又称艾尔斯岩石)基围周长约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为348米,长3000米。它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迹般地凸起在那荒凉无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凉礼赞般的、超越时空与地空间的天然丰碑。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破解不出其确凿的出处来源。有的说是数亿年前从太空上坠落下来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则说是一亿两千万年前与澳大利亚大陆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积物,恐怕这个难题将成为千古之谜。

  旅游指南折叠编辑本段交通折叠

  前往艾尔斯岩可以从悉尼,珀斯,凯恩斯、艾利斯泉乘飞机前往,每天都有航班。也可从艾丽斯泉沿一号公路驱车前往。[2]

  美食折叠

  袋鼠肉:袋鼠肉的口味和牛肉有点相似,品尝一下作为澳大利亚国兽的袋鼠肉,无疑另有一层文化上的滋味。

  皇帝蟹:所谓皇帝蟹是指蟹的肥大,大的皇帝蟹足有面盆大,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有人甚至将皇帝蟹壳带回国作纪念的。

  牡蛎:又称蚝,澳大利亚的蚝又肥,又干净,又便宜。蚝可以生吃,也可以蒸吃。

  龙虾:澳大利亚的龙虾在中国最为著名。

  三文鱼:三文鱼主要用来生吃,这对卫生的要求很高。澳大利亚盛产的三文鱼应说是最卫生的。

  14、埃特纳活火山

  Etna volcano

  名称:埃特纳火山

  位置:意大利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语:Etna,英语:Mount Etna),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200米。由于埃特纳火山处于几组地层断裂带的交汇处,一直活动频繁。当地时间2013年3月6日,“埃特纳”再次喷发,未对周围的居民区和机场造成威胁,这是进入2013年以来该火山的第七次喷发。

  当地时间2014年8月8日,埃特纳火山北坡裂缝发生爆炸,形成的火山弹被喷到了数百英尺的高度。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语:Etna,英语:Mount Etna),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200米。由于埃特纳火山处于几组地层断裂带的交汇处,一直活动频繁。当地时间2013年3月6日,“埃特纳”再次喷发,未对周围的居民区和机场造成威胁,这是进入2013年以来该火山的第七次喷发。

  当地时间2014年8月8日,埃特纳火山北坡裂缝发生爆炸,形成的火山弹被喷到了数百英尺的高度。

  埃特纳火山位于地中海火山带,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下层为古老的砂岩和石灰岩,上层为海成泥炭岩和粘土。

  山坡植被分布为3个地带:

  1、海拔915公尺(3,000呎)以下为最低地带,土壤十分肥沃,布满葡萄园、橄榄林、柑橘种植园和栽培樱桃、苹果和榛树的果园,人烟稠密。

  2、海拔915∼1,980公尺(3,000∼6,500呎)为中间带,林木葱绿,生长栗树、山毛榉、栎树、松树和桦树等。

  3、最高带海拔1,980公尺以上,布满砂砾、石块、火山灰和火山渣等,但也有稀疏分散的灌木,甚至在接近海拔2,990公尺(9,800呎)的火山口气体弥漫处尚有藻类。

  15、瑙鲁霍伊火山

  Nauruhoy Volcanoes

  名称:瑙鲁霍伊火山

  名称:新西兰

  作为新西兰最著名的火山区,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分布着15座近代活动过或正在活动的火山,呈线状排列,向东北延伸。有一座火山口常年不息地升起一股巨大的白烟柱,景象最为壮观,这就是瑙鲁霍伊火山。位于该国北岛中部,瑙鲁霍伊火山呈圆锥形,山坡陡峭,顶部是直径400米的火山口,海拔高度2,291米,人类在1839年首次成功登顶,是十分典型的圆锥形火山。

  瑙鲁霍伊火山烟雾腾腾,常年不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它一直处于活动状态。隔年就有一次剧烈的活动,喷发的火山灰像雨点一样散落,多姿多彩,喷出的熔岩顺山坡流淌,改变了火山的形状。爆发也使火山口本身的形状不断变化,在主火山口内重新生成次生火山锥。 科学原理具体见活火山的原理

  16、安赫尔瀑布

  Angel Falls

  名称:安赫尔瀑布

  位置:委内瑞拉

  赫尔瀑布——西班牙语为Salto Angel,亦称丘伦梅鲁瀑布(Salto Churun Meru)。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Bolivar)州圭亚那高原卡罗尼(Caroni)河支流丘伦河(Rio Churun)上的瀑布。落差979米(3,212英尺),为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瀑布。底宽150米(500英尺)。瀑布为密林遮掩,宜从空中赏看。

  又名丘伦梅鲁瀑布。当地的印第安人满怀崇敬地叫它“出龙”。这也确实像一条出海的银龙,灵活夭娇,盘桓在高山峭壁之间,凌空垂下,激起满山谷珠玉四溅,水雾氤霭,下坠之势如追风逐电,势不可挡,隆隆轰鸣之声,如飞龙清啸,在整个山谷间回响。

  安赫尔瀑布(3张)光的照射下,时常可见一道绚烂的彩虹在水雾之上,柔媚如月笼轻纱,似是谁抛出的彩练,与这条飞奔的银龙嬉戏玩耍。瀑布两旁古树参天,

  安赫尔瀑布(3张)山石嶙峋,藤葛缠绕纠结,在壮丽中又添肃穆之美。[1] 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的圭亚那高原,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藏身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高原密林深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2] ,丘伦河水从平顶高原奥扬特普伊山(Auyan-tepui)的陡壁直泻而下,几乎未触及陡崖,落差达979.6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分为两级,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

  安赫尔瀑布(3张)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

  安赫尔瀑布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达瀑布的底部。雨季时,河流因多雨而变深,人们可以乘船进入。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只能从空中观赏瀑布。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伦河水从平顶高原奥扬特普伊山(Auyan-tepui)直流而下,宽150米,总落差979米(3122英尺),以离丘伦河谷地172米的分结晶岩平台为界

  安赫尔瀑布(3张),瀑布分为两级,而最长一级瀑布高807米(2648英尺)。

  安赫尔瀑布是一个多级瀑布。第一级由山顶直泻至一结晶岩平台,落差807米;接着又下跌172米,直至丘伦河谷地。近看瀑布势如奋奔闪电的飞虹

  安赫尔瀑布(3张)远眺其柔美又如月笼轻纱。每当晨昏之际,云雾弥漫崖顶,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泻直下,宛如一条英姿勃勃的银龙从天而降,发出隆隆的雷鸣声。

  飞流落下,溅得满山谷珠飞玉散,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便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悬挂在柔媚的水雾上,像是有谁撒出彩练,在引逗这奇腾咆哮的蛟龙似的,再加上瀑布两旁藤缠葛绕的参天古木和嶙峋山石,使其更显得磅礴壮观……

  17、亚马孙热带雨林

  名称:亚马孙热带雨林

  位置:南美洲

  多么美妙的亚马孙啊,你看看,啧啧啧,就是野兽太多了

  好诡异,你们敢去吗

  尼泊尔地震不知会不会把珠穆朗玛峰降低为世界第二峰,我tm的砍了尼泊尔啊,furk,furk!

  回顾一下以前安赫尔瀑布的美景

  懂非大裂谷

  南极洲

  名称:南极洲

  位置:南极洲

  南极有一个湖,永远不会结冰

  2、阿尔卑斯山脉

  Alps Mountains

  名称:阿尔卑斯山脉

  位置:欧洲

  最高峰:勃朗峰【4810m】

  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一直到喜马拉雅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马特峰,成一个锐角三角形, 两个冰柱背靠在一起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28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达到4810.45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阿尔卑斯山脉遍及下列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仅有瑞士和奥地利算作是真正的阿尔卑斯型国家。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公里(750哩),最宽处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显要的景观。

  名称 高度 区域 名称 高度 区域

  勃朗峰 4,810米(15,781英尺) 格来安阿尔卑斯山脉

  德朗峰 4,171米(13,684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杜富尔峰 4,634米(15,203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少女峰 4,158米(13,642英尺)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多姆峰 4,545米(14,911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Aiguille Verte 4,122米(13,524英尺) 格来安阿尔卑斯山脉

  魏斯峰 4,506米(14,783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莫希峰 4,107米(13,474英尺)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马特洪峰 4,478米(14,692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巴尔德塞克朗峰 4,102米(13,458英尺) 多菲内阿尔卑斯山脉

  白牙峰 4,357米(14,295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施雷克峰 4,078米(13,379英尺)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大孔班山 4,314米(14,154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Ober Gabelhorn 4,063米(13,330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芬斯特瓦山 4,273米(14,019英尺)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大帕拉迪索山 4,061米(13,323英尺) 格来安阿尔卑斯山脉

  大汝拉峰 4,208米(13,806英尺) 格来安阿尔卑斯山脉

  伯尼纳峰 4,049米(13,284英尺) 伯尼纳山脉

  林费什峰 4,199米(13,776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魏斯密斯山 4,017米(13,179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阿利奇赫恩山 4,193米(13,757英尺) 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

  Lagginhorn 4,010米(13,156英尺) 本宁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这里还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阿尔卑斯山以其挺拔壮丽装点着欧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它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只有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许多山峰角峰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有许多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千米。山地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莱芒湖,另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丽的湖区是旅游的胜地。西、中阿尔卑斯山风景宜人,设有现代化旅馆、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运动吸引大量游客。山麓与谷地间的不少村镇,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旅游。

  另外,阿尔卑斯山也是每年环法自行车赛的必经之地,每年有大批游客被这两块金字招牌吸引来,一边欣赏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一边现场观看环法自行车赛,站在路边给运动员加油助威。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同时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气候特征。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可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脉南坡800米以下);森林带(800~1800米),下部是混交林,上部是针叶林;森林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再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3、乞力马扎罗山

  Mount Kilimanjaro

  名称:乞力马扎位置:非洲

  最高峰:基博峰【5950m】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一个火山丘,世界上最高的火山。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点。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

  它的的形成与大裂谷带活动有关。距今1000多万年前,这里的地壳发生断裂,沿断裂线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乞力马扎罗山便是由大量熔岩堆覆而成。约5000米以上的山峰覆盖着永久冰川,最厚达80米,形成南纬扩赤道附近的“雪峰奇观”!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或火山活动增强等因素影响,乞力马扎罗高山冰川正在不断退缩。据研究,按目前后退速度,可能在一两百年内全部消融。

  “乞力马扎罗”在非洲斯瓦希里语中,意即“光明之山”。乞力马扎罗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以东约160千米,靠近肯尼亚边境,为东西方向延伸约80千米的火山群,由3座主要火山组成,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坦桑尼亚独立后,基博峰已改名为“乌呼鲁峰”了。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其年轻的主峰乌呼鲁峰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面积756平方公里,坐落于南纬3度,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

  牛牛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常住居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坦桑尼亚东北部的省。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位于东非大裂谷。东北界肯尼亚。面积13,250平方公里。人口110.9万(1988)。首府莫希。北部为乞力马扎罗山,南部为帕雷山脉。气候因地形而异,河谷暖热,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地凉爽多雨,年降水量在迎风坡达1,600—1,800毫米。潘加尼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构成西部与阿鲁沙区的边界,富水力,建有水电站。

  全国重要咖啡、甘蔗产区,还产香蕉、小麦、剑麻等。畜牧业与林业也重要。工业有电力、咖啡加工、制糖等部门。

  常住居民,牛和树,那边就是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山麓地带降水较少,分布着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斑马、长颈说悠闲漫步。南部为迎风波、在海拔1000米左右,为热带雨林带。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降低,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为温带森林带;3000米以上逐渐过渡为高山草地带、荒漠带和积雪冰。

  4、安第斯山脉

  Andes Mountains

  名称:安第斯山脉

  位置:南美洲

  最高峰:汉科乌马山【7010m】

  安第斯山脉主峰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m

  安第斯山脉(盖丘亚语:Andes;奇楚亚语:Antis)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互平行,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

  到19世纪中期,现已独立的安地斯各国曾发起并资助对山区进行科学的勘探。当时参加这项活动的在厄瓜多尔有英国登山家温伯尔(Edward Whymper),在秘鲁有秘鲁人索尔丹(Mariano Paz Soldan),以及绘制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详细地图的意大利地理学家科达齐(Agostino Codazzi)。自19世纪后期以来,对安地斯山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特别是采矿和铁路建设。

  20个英国环保组织在拉丁美洲召开大会讨论全球变暖的影响,一份安第斯山脉冰川正在融解的报告令在场的科学家震惊。

  报告指出,安第斯山脉的查卡塔亚冰山是玻利维亚数座城市的主要水源,然而它将在15年后彻底融化;安第斯山脉延续在秘鲁境内的著名山峰胡阿斯卡鲁,山上冰雪已经融化了1280公顷,冰山覆盖率仅为30年前的40%;智利的奥希金斯冰山100年来“缩水”了15千米;阿根廷的乌帕萨拉冰山正以每年14米的速度消失。在哥伦比亚,冰山较之1850年消失了80%,而厄瓜多尔的主要冰山在20年间损失一半。

  秘鲁水资源管理机构主席卡尔门·菲力普说,“安第斯山脉冰雪的这种融化速度意味着灾难的来临。从短期看,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遭遇严重的洪灾和泥石流,而从长远看,我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根据哥伦比亚环境部门1983年的报告,哥伦比亚的埃尔·科库伊国家公园的5座冰山将在300年后消失,后来,该部门再次得出结论,他们的消失时间是25年。菲力普称,“冰雪融化,人们开始在高原开垦土地采伐树林,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科学家们表示,安第斯山脉的积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它导致安第斯山脉的降雪降雨变得极不规律。自1970年来,安第斯山脉,尤其是山脉东部的降雨量不断增大,已经引发数次大规模洪灾。但在南美洲中部和智利南部,降雨量却逐年减少。2005年,亚马逊盆地还发生特大旱情。在今后50年,南美洲四周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直接威胁到拉丁美洲的60个沿海大城市,这些城市将面临飓风的严峻挑战。

  交通来说安地斯山脉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严重地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生产中心一般远离海港,多山的地形使修筑和维护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而且费用浩大。遍布各地的驮运小路网仍在小乡镇之间,以及农村与市镇之间继续发挥作用,马、驴和骡被广泛使用,哥伦比亚的牛、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美洲驼也被用来运输物资。

  5、落基山脉

  Rocky Mountains

  名称:落基山脉

  位置:北美洲

  最高峰:埃尔伯特峰【4399m】

  落基山脉又译作洛矶山脉,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干,由许多小山脉组成,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脉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纵贯4800多千米,广袤而缺乏植被。其名称源自印第安部落名。巍峨的落基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数千公里之长。整个落基山脉由众多小山脉组成,其中有名称的就有39个。除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源于落基山脉,是大陆的重要分水岭。

  落基山脉第一高峰,埃尔伯特峰

  山区景色奇特优美,随着交通的发展,旅游业迅速增长。有落基山、黄石、大蒂顿、冰川等国家公园以及月火山口、恐龙、大沙丘、甘尼森河布莱克峡谷等游览胜地。山区城镇较小,大部分随采矿业发展而兴建,或为交通、游览中心。

  自19世纪以来,山体各山口先后通汽车、火车,现共有9条铁路通过。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茂密的森林、众多的野生动物、凉爽的气候、现代冰川、温泉等奇特景色使之成为北美重要旅游区,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建有多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山区分布有规模不大的采矿城和旅游城。

  英国殖民者初到加拿大阿西尼波音(assiniboine)地区,得知当地印第安部落名为“石头”,加之该地的山像石头一样光秃秃的没有植被,于是将此山称为“石头山”,英语译为“rocky”,后来此名扩及纵贯南北的整座山脉。

  界线大多不易确定,尤其是西北边远地区,经常将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山脉归入落基山系。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茂密的针叶森林、宽广的山谷、清澈的溪流、开阔的天空和丰富的矿藏资源,数百万人在这里居住和劳作,每年更有数百万人到此旅行游览。落基山脉有北美大陆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黄石公园至怀俄明盆地为中落基山,宽度较大。西部以条状山脉与断层谷地相间为特征;东部多为单一背斜隆起,边缘陡峭的高原状山脉,山体短促,走向不一,间隔以宽广的向斜盆地。

  高耸入云的落基山脉

  加尼特峰,海拔高达4202米

  布兰卡峰高达4365米【那边的一个小土坡】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埃尔伯特峰,看得见的·,那个尖尖角,下面的就是布兰卡,平顶的是一个我自创的】

  落基山脉南北延伸甚远,气候多样,南端为亚热带北缘气候,北端为北极气候。但南部因山脉为大陆性,海拔高,纬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往往减弱。有两个垂直气候带贯穿山脉的大部分。较低的一个气候带为寒温带,冬冷夏凉。在南方,海拔7,000~10,000呎属此气候带,纬度越高此上限和下限相应越低。较高的一个气候带为高山气候,属冻原类型。冬季严寒,夏季短而寒冷;在南方,最高的山峰积雪可保持到8月,在北方则许多高海拔山谷仍有永久性冰川。

  这里是群山中部,山峰密集,围绕着一个水池,你也看到了。诸多山脉高耸入云,白雪覆顶,极为壮观。大部分山脉平均海拔达2000到3000米,有的甚至超过了4000米

  科罗拉多来了

  6、大峡谷

  Grand Canyon

  名称:科罗拉多大峡谷

  位置:美国

  美国大峡谷引(Grand Canyon)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

  美国大峡谷(Grand Canyon)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共446公里,最深处大约1.6公里,大约有500层楼那么高,

  最宽处13公里,在它的峡壁上刻着地球发展之历史——大约有三分之一地壳变动的历史被深深地纪录在石壁上,谷底的岩石大约经历了二十亿年的岁月变迁,是地球年龄的一半。

  大峡谷由深邃的山谷所夹峙,分成南壁与北壁两部分。南壁因交通方便,也有旅社等设施,而且在冬季雪期,仍能欣赏天然奇景,因而成为观光大峡谷的中心。大峡谷全长约347公里,最大深度约1800米。

  特殊的地理结构,岩石不一样,不同的时期形成的

  随著海拔2000英尺的跨越各地超过8000英尺(760 -二千四百四十〇米),大峡谷地区的经历不同的气象条件。这种天气寒冷的冬季和品种有温和宜人的夏天,湿度适中,相当日在海拔较高的温度变化,在大峡谷底部的热和干燥的夏季以及冬季湿冷。夏季和冬季降雪雷暴增加了在这一地区的天气变化。

  两岸绝壁上明显呈现出被侵蚀后的各时代的地层。自谷底到北壁峰顶分成4个各不相同的气温层与植物带。大峡谷最深处过1600公尺。而绝壁最高处更达284公尺。

  日出或日落时,大峡谷的岩壁会不时变换出红色、咖啡色、紫色等

  各种色泽,气势之雄壮、气象之壮严,诚令人叹为观止。大峡谷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的美誉。

  科罗拉多大峡谷由几十个国家公园相连,其中尤以塞昂国家公园、布赖斯国家公园、拱门国家公园和纪念谷等最为著名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 ,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当时上帝化人类为鱼鳌,始幸免于难。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人类不能觉察每天镌刻的进度,但时间的演进,却显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伟观。

  峡谷的颜色,又因两壁岩石的种类、风化的程度、时间的演变,以及所含矿物质的各异,而各有不同,铁矿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五彩,其它氧化物则产生各种暗淡的色调,石英岩又会显出白色,因之,形成一块块鲜红,一方方深赭,一团团黝黑,一片片铁灰,大地像一块巨大的五色斑斓的调色板,美不胜收。而有的因为夹有泥土长出了草木而带一些诗意,有的又因谷底弥漫着水雾,而微显淡紫;再加上天气变化,或骄阳直射,或风雨晦暝,或晨曦初上,或夕阳满山,可使峡谷风光,变幻莫测,气象万千。

  7、东非大裂谷

  Great Rift Valley

  名称:东非大裂谷

  位置:非洲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裂谷"。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千米,全长6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

  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东西2支: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

  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

  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么形成的呢?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

  东非大裂谷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

  为什么会形成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裂谷分支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东支裂谷带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带

  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公里。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红海为世界第三深湖。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其牲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

  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这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说成的“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东非大裂谷图集(18张)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起源。从目前的化石资料来看,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议。对于智人的起源,学术界则存在两种假说。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还有少数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各大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人类连续进化而来,即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说”有一个缺陷: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今年2月,《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科学家证实,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个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9.5万年历史。此前曾认为这两个头盖骨有15.4万年到16万年历史。这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早在1984年就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自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他认为自100多万年前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就连续进化,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也就是说,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仍是中国人的祖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到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8、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

  名称:好望角

  位置:南非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成为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地方。

  先到Cape Point拍照留念,然后沿徒步小径翻山到Diaz Point,乘坐有轨电车到山顶拍摄好望角全貌,还可以登上灯塔,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在眼前完全呈现。留念:可在纪念品商店购买好望角纪念明信片并自己加盖纪念章,投入电车站边的红色邮筒。停车场的前面,有被称为Look Out Point的去灯塔展望台的轨道车车站,即使是步行也能很快到达;还可以到开普角前面去看看,步行也只要20分钟左右。从展望台向北看到的白色砂石的小沙滩,就是Dias海滩,在它前面突出来的就是世界闻名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到那里有步行道,从停车场出发步行需1小时。然而这里有个与风景不和谐的悬崖,崖的下面立有用英文、南非阿非利加语写着“非洲最南端、真正的最南端——在厄加勒斯角 好望角”的标牌,在这附近遭遇强风而遇难的船只很多。

  9、麦金利山

  mckinley mount

  名称:麦金利山

  位置:美国

  高度:6194m

  麦金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位于阿拉斯加山脉的中段,它海拔6193米,为北美洲的第一高峰。该山有南、北二峰,南峰较高,山势陡立。麦金利山原名迪纳利峰。这是当地印第安人的称呼,迪纳利在印第安语中的含意是"太阳之家"。后来,此山以美国第二十五届总统威廉·麦金利的姓氏命名为麦金利山。

  麦金利山(Mckinley,Mount) 亦译马金利山。北

  美洲最高峰。当地印第安人称迪纳利峰。海拔6193米。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中段山峰。构造上属太平洋边缘山带。形成于侏罗纪末的内华达造山麦金利山风光运动。为一巨大的背斜褶皱花岗岩断块山,山势陡立,有南北2峰 。由于地处边陲,天气寒冷,2/3的山体终年积雪,山间经常笼罩在浓雾之中,发育有规模很大的现代冰川,主要有卡希尔特纳和鲁斯等冰川。但到了夏季,气候又开始变得温和。山地南坡降水较多,森林上限 762米,分布有杉树、桦树林等植被。北坡因降水少,雪线高度达 1830 米。地球大气层越靠近两极越稀薄,因此其峰顶的含氧量比珠峰还要低。即使是在夏天,山上的温度也可能降至-35℃,而且山上风速常达到80千米。雪峰、冰川相互辉映,绿树成带,风景优美。山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1917年辟为美国迪纳利国家公园。

  麦金利山(Mckinley,Mount) 亦译马金利山。北

  美洲最高峰。当地印第安人称迪纳利峰。海拔6193米。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中段山峰。构造上属太平洋边缘山带。形成于侏罗纪末的内华达造山麦金利山风光运动。为一巨大的背斜褶皱花岗岩断块山,山势陡立,有南北2峰 。由于地处边陲,天气寒冷,2/3的山体终年积雪,山间经常笼罩在浓雾之中,发育有规模很大的现代冰川,主要有卡希尔特纳和鲁斯等冰川。但到了夏季,气候又开始变得温和。山地南坡降水较多,森林上限 762米,分布有杉树、桦树林等植被。北坡因降水少,雪线高度达 1830 米。地球大气层越靠近两极越稀薄,因此其峰顶的含氧量比珠峰还要低。即使是在夏天,山上的温度也可能降至-35℃,而且山上风速常达到80千米。雪峰、冰川相互辉映,绿树成带,风景优美。山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1917年辟为美国迪纳利国家公园。

热门搜索

手游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