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维京女故事背景深度解析 饥荒维京女背景故事

时间:2015-10-04 来源:88130安卓下载 作者:佚名

  《饥荒》里面维京女其实是非常好用的人物,但是大家知道他的故事背景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饥荒海难维京女故事背景深度解析,非常不错的内容,都从神话故事里讲解了维京女,小伙伴们还不知道的一起来看吧。

维京女

  维京女差不多是我在《饥荒》里最喜欢的角色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确很好用,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她的人设和台词刚好是我感兴趣的点——我自己是学德国文学的,也颇喜欢北欧-日耳曼神话。

  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看到关于她的八卦贴呢,所以决定自己开一个,闲聊一下她的人设和台词里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维京女在游戏里的称号是The Performance Artist(表演艺术家);在来到《饥荒》的世界之前她是一个扮演女武神(Valkyrie)的演员。从她的台词来看,虽然她总是将现在的自己视为战士(她很喜欢说自己是warrior/shieldmaiden),维京女也并没有完全忘记自己从前作为演员的身份——在黑暗时她的台词是“And the curtain falls(幕布落下了)”。

  西方戏剧中最著名的女武神形象自然是瓦格纳改编自北欧神话与德国史诗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族的指环》系列中的Brynhild;按照wikia中的说法,维京女的形象也很可能是在这个角色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不过她的名字则更多地是来自于Siegfried,歌剧和史诗中的屠龙勇士——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女性的名字,所以也许这并不是她的真名?

  在代码中维京女的名字变成了“Wathgrithr”。这来源于Rá?grí?r(即Rathgrithr),北欧神话中的一个女武神。有可能这是Klei最初想要给这个角色设定的名字,但是由于过于拗口,致敬对象的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换成了现在的名字吧。

  在英文原版中维京女台词里所有的“o”都被替换成了“?”,这种变音(Umlaut)一般存在于德语和北欧国家的语言中。这也许暗示了维京女具有德国背景?

  维京女显然非常享受自己作为女武神的新身份(或者说非常入戏XD),她的台词也常常有意地模仿戏剧和史诗的画风。比如她管矿工帽叫“A lighted helm(发光的头盔)”,检视纸张的时候会说“This will carry f?rth the rec?rd ?f my saga(我的传奇将藉此流传)”,检视绳子的时候会说“Str?ng en?ugh t? bind the sails ?f my l?ngship(这绳子足够结实,能系住我的维京长船的风帆)”,认为熊獾是“Berserker(狂战士)”等等。



(维京长船)

  (狂战士,Berserker这个词字面的意思是“披熊皮者”,由 ber "熊" 与 serk "衣物" 组成,也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了)

  此外维京女的台词里提及了不少北欧神话中的梗;不过不知道Klei是有意还是无意,被提及的神话人物名字的版本是混合了《萨迦》《埃达》等史诗和瓦格纳歌剧中的写法的。

  (注:瓦格纳的《尼伯龙族的指环》中出现的日耳曼众神的名字与上述北欧史诗中的名字并不相同。例如主神Odin在歌剧中的名字是Wotan,雷神Thor在歌剧中的名字是Donner,火神Loki在歌剧中的名字是Loge等等。这可能与信奉这一神话体系的早期欧洲民族所使用的同源语言如古高地德语和古诺尔斯语等的分支发展有关,不过这里就不再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了。)

  下面会更详细地说一说维京女台词中的北欧-日耳曼神话元素。

【瓦尔哈拉,仙宫与Bifröst】

  Valhalla一般译为英灵殿,有时也直接音译;它是北欧神话中阵亡勇士的灵魂的归宿。维京女的战斗台词就是“Valhalla awaits!(英灵殿在等待!)”,除此之外她在检视前辈骸骨的时候也会说“Rest easy in Valhalla(愿你在英灵殿安息)”等等。

  神域Asgard是众神所居之所;它与人世Midgard之间通过彩虹桥Bifröst连接。《饥荒》中传送机的零件会使维京女想到彩虹桥(台词为“It appears similar tö the Bifröst(它看起来像彩虹桥)”,这里大概是她的台词中唯一一处单词本身确实带有变音符号的吧?),而集齐零件激活传送机之后她会表示“Tö Asgard!(向神域进发!)”,希望能够通过这台神秘的机器到达神域。她这样说也许是因为传送机的底座上的确刻有卢恩符文(Rune)。

  (刻有卢恩符文的传送机底座。然而上面的文字其实是“makswell”……)

  在检视活树的时候维京女会表示“A tree öf life, but it is nöt Yggdrasil(这是有生命的树,但不是世界之树)”。在神话中,巨大的白蜡树Yggdrasil的枝干构成了整个世界的骨架,连接着由众神、人类、巨人、精灵等等统治的九片领土。当这棵树倒掉的时候,众神的黄昏(Ragnarök)就会来临。(所以幸好《饥荒》中的活树并不是世界之树?XD)



【众神的黄昏:神祇与异兽】

  既然说到众神的黄昏,那么就来提一提维京女台词里出现过的神祇和异兽吧。

  首先要说起的自然是主神Odin。我一直觉得Odin大概是各种神话体系中最具有悲壮感的主神之一——他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了卢恩符文的能力,并且在预见到众神的黄昏之后也一直在积极地为这场战役作备战,直至在与巨狼Fenrir的战斗中付出生命。这种悲壮的色彩可以说是北欧-日耳曼神话的主色调;而这也是我喜爱这些史诗传奇的主要原因。

  英语中的星期三Wednesday即来自Odin的变体Wodan。

  当维京女检视铥矿甲的时候,她会说“Armöur fit för Ödin himself!(这身铠甲配得上Odin!)”。而检视猪王时的台词是“Is it pig-Ödin?(这莫非是猪中的Odin?)”;这句话在我看来大概是有调侃的意味了——猪王什么时候像Odin那样身先士卒去和怪兽作战了啊XD。

  接下来说一说雷神Thor,也就是锤哥啦。尽管他的形象也经常和战斗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神话体系中Thor的职能其实更像是手工业的保护神(锤子是打铁、铸造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担任战神职能的是Týr(英语中的星期二Tuesday来源于这一位)。他在瓦格纳歌剧中的名字Donner是德语“雷电”的意思。

  英语中的星期四Thursday和德语中的星期四Donnerstag都来源于雷神的名字。

  因此维京女在检视和雷电相关的道具的时候也会提到他——比如检视避雷针的时候会说“Bring with yöu lightning Dönner!(带来闪电吧,Donner!)”,检视晨星杖的时候会说“A weapön wörthy öf Thör(配得上Thor的武器)”。不过这里混用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名字,不知道是Klei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

  提到了锤哥Thor那就不能不提他的机油(雾)Loki。火神Loki是北欧神话中最让人感到捉摸不定的一个神祇了;他既可以帮助Thor从巨人那里夺回被偷走的神锤,也曾经在宴会上把周围的众神都骂得颜面尽失,光明神Baldur的死亡也与他脱不了干系。也许这就和火焰的属性一样——既能够有助于人,又能够带来破坏与毁灭。

  维京女在面对与火焰或高温有关的物品时也会提到这位火神;不过她的台词中用的是瓦格纳歌剧中的名字版本Loge。比如检视烧焦的树木时她会说“Löge töök that öne(那棵树被Loge带走了)”,检视燃烧的草堆时会说“Löge lööks upön yöu!(Loge正注视着你!)”等等。

  说过了火再来说一说冰。维京女检视冰魔杖的时候会说“A.jpgt fröm Ullr!(来自Ullr的礼物!)”;Ullr是北欧神话中掌管冬天和冰雪的神祇,相比之前提到的几位不那么有名——也许是因为那里的冬天太冷了所以这一季的神也不那么受欢迎了?XD

  下面要聊的是维京女在检视花和花瓣的时候所提到的两位神祇,Froh和Freia。她在这里所使用的是他们在瓦格纳歌剧中的名字(顺便一说,Froh在德语中意为“欢乐、喜悦”),在神话中这对孪生兄妹神的名字是Freyr与Freyja;他们掌管着爱、美与丰饶。英语中的星期五Friday和德语中的星期五Freitag也有可能来源于女神Freyja的名字。

  维京女将花朵与花瓣视为来自他们的恩赐:“A flöwer fröm Freia(来自Freia的花朵)”,“Thank yöu Fröh för this.jpgt!(感谢Froh的赠礼!)”

  这一层的最后来说说巨狼Fenrir。这头猛兽在神话中与毁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战神Týr失去一只手才将它束缚住,而它在众神的黄昏时仍然要挣脱出去,连主神Odin都会被它吞噬。

  而《饥荒》中最符合这个形象的自然就是翻脚印找出的狗王了。维京女检视它时会说“Is it yöu, Fenrir?(是你吗,Fenrir?)”,而对于其他的猎狗,检视台词则是“Fenrir's spawn!(Fenrir的产物!)”。当猪人变成疯猪的时候,维京女也会说“It has been tainted by Fenrir(它被Fenrir玷污了)”。



【天使的竖琴与国王的挽歌】

  这部分单独开一层,因为说到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传说故事了。

  维京女对持竖琴的天使雕像的检视台词是“It must be Gunnar. The snakes took his head(这一定是Gunnar。那些蛇咬掉了他的头)”。

  Gunnar这个人物来自史诗《埃达》中的尼芬隆人(Niflungs,即尼伯龙人Nibelungen)传说。他是勃艮第人的国王,在与匈人的战斗中寡不敌众而和兄弟Hogni同时被俘,因为拒绝透露王国宝藏(即后来“莱茵的黄金”/“尼伯龙人的宝藏”的原型)的埋藏地点,两人都被匈人的国王Atli杀害。Gunnar被推进一个豢养蛇群的深坑,在深坑中用竖琴弹奏了一曲最后的悲歌;听到这首歌的人无不感动流泪,甚至群蛇都安分下来,只有一条毒蛇咬了他(另一种版本是Atli的母亲见群蛇不袭击他,于是自己用短剑将Gunnar刺死)。

  不过从《埃达》来看,Gunnar被蛇咬掉头的说法显然过于夸张。所以不得不提一下也许是这个传说更加著名的流传版本,《尼伯龙人之歌》。

  Gunnar的历史原型是5世纪的勃艮第国王Gundaharius。公元436年,勃艮第被罗马帝国和匈人的军队击败,国王和大部分贵族都战死沙场。这段史实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传说,而建立在Gundaharius这个历史人物基础上的史诗形象,可以认为出现了《埃达》中的Gunnar(更接近北欧先民国王的形象)和《尼伯龙人之歌》中的Gunther(更接近中世纪盛期的封建君主形象)两种分支。在《尼伯龙人之歌》中,战败被俘的Gunther在他复仇心切的妹妹Kriemhild的命令下被斩首——将这部分传说融合过来之后,恰好与天使雕塑没有头部的形象符合。

  (1924年德国默片《尼伯龙人之歌》中的Gunther)

  至于瓦格纳歌剧中的Gunther……嘛,瓦格纳在角色设定上为了突出Siegfried和Brynhild这对他理想中的恋人,其他的角色多少都被黑了。维京女在提及那些神祇的时候多半用的是歌剧中的名字,而在这里则用的是史诗《埃达》中的名字,大概除了需要切合雕像手中的竖琴之外,也有点觉得歌剧中的那个形象实在有点不堪了的意味吧?(当然这大概只是我自己脑补过度>_<)

  如果考虑到维京女的名字来源于Siegfried而形象设定来源于Brynhild,这就让人心情稍微有点复杂了——对于Siegfried(或《埃达》中的Sigurd)的死亡,Gunnar/Gunther是负有责任的(《尼伯龙人之歌》中的Gunther是默许了自己的骑士Hagen刺杀Siegfried,《埃达》中刺杀Sigurd的计划是Gunnar提出的);而不论在哪个版本的传说里,Brynhild都成为了Gunnar/Gunther的妻子,在《尼伯龙人之歌》中更是完全接受了这样一个位置,成为了一个忠诚的妻子和王后。不知道维京女在看着雕塑说出“It must be Gunnar. The snakes took his head”的时候,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热门搜索

手游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