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宝石真实版-duouoo

时间:2015-09-12 来源:88130安卓下载 作者:佚名

  鸡血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谈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蜜腊

  蜜腊的颜色如蜜,质感丝润,故名蜜腊。蜜腊就是琥珀,只是它形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并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蜜腊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在世界上由于天然琥珀产量极少,故皆为行家珍藏极品,价格自然不菲。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强大负面能量,对经常外出人们保平安的最佳饰物。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

  再具体谈一下~~!

  蜜腊也是琥珀的一种,只是蜜腊呈不透明状,与琥珀的特征不尽相同,

  所以常让人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宝石。琥珀因原来的天然矿石容易脆化,所以珠宝业界允许其必须经过一些手续处理,使其不易脆化,而这过程中会因温度使得琥珀内部的天然气泡产生变化,如膨胀或爆裂,因而形成不同形状的内部花纹,俗称结晶花 这样形成的结晶花朵通常成不规则状,而非人工制成的呈规律圆形。

  以上方式是珠宝业界承认且允许的,所以不能算是仿造或非天然的,但也有较让人觉得不齿的做法,比方说合成的,就是将天然琥珀磨成粉末后,加上一些塑料原料,重新加温后合成再生琥珀!已经严重破坏了琥珀的天然结构,有些甚至还加上染料染色,其中因加热而产生的许多气泡爆裂的结晶花,大多是规则且密集的圆形,但一般人恐怕较难辨识,而有些商家甚至还大力鼓吹结晶花越多的越珍贵等云云。

  蜜腊就是琥珀,只是他型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密蜡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关于蜜腊的鉴定,同前面发的琥珀的鉴定方法。提醒大家,现在市场流通的蜜腊,99%是假的,或是粉末重新压合合成的,最好不要买。特别是一种叫做柯巴树脂的更是可怕。相关文章转载如下:

  摘 要

  在评述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别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鉴定实例,描述了柯巴树脂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及其鉴定意义,指出酒精和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柯巴树脂与琥珀的可*方法,而常规宝石学常数和动植物包裹体作为鉴定依据则需要慎重使用。

  关键词 柯巴树脂 琥珀 鉴定分类号 P619.28

  笔者在多个场合听到一些从事珠宝的业内人士说起过琥珀的鉴定,他们认为,如果"琥珀"有动物或植物的包体(或碎屑),那么琥珀应该就是真的,否则可能就是假的。对于这个"应该"和"可能"的非正确性,虽然很多珠宝书籍都有说明,但不知为何依然有许多人(指珠宝业内,包括一些鉴定者)仍然会半信半疑地持有这种观点,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国珠宝界一直认为内含昆虫和植物的琥珀价值较高,而其它的仿制品较难在其内形成昆虫等动植物包体的认识有关。另外,我国辽宁和河南出产的琥珀,一般不含昆虫及其它植物包体,致使目前所能见到的琥珀或其仿制品的包裹体的图片资料大多来自国外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新西兰天然Kauri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这种树脂在广州市场的发现,使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到动植物包裹体及其它方法对琥珀的鉴定意义。

  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的特征据记载,Kauri树脂(resins)一直是新西兰重要的出口产品,仅1850年,已有1 000 t的树脂曾出口到英国和北美,而其后的100年问,出口的树脂更达450 000t。这些来自新西兰北部Ota— matea可称为柯巴树脂的天然制品,可以在产地的博物馆及各种私人收藏者中大量见到。有些以原来的天然形态保存,也有的做成各种雕刻工艺品、古董、模压品,有些甚至被溶解作为光漆。 Kauri树脂工艺品中往往可见到各种昆虫,包裹物。

  有关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特征曾被许多宝石学家如Webster(1994)、Anderson(1990)和Fraquet等在经典的宝石书中引用,实际上许多关于柯巴树脂与真琥珀之间的区别正是基于对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Spencer等最近根据新西兰宝石协会研究社提供的样品及从新西兰煤矿产地中获得的样品,重新全面研究了这些产自新西兰的柯巴树脂。其研究结果归纳于表1中。

  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宝石学发现显示,经典宝石学书籍中介绍的鉴定柯巴与琥珀的乙醚,实际上对Kauri树脂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部分Kauri柯巴树脂实际上并不溶于或只是轻微溶于乙醚中。

  在这些不溶的柯巴树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后没有反应或反应轻微;而在这些新西兰柯巴树脂(包括25Ma的树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后全部出现溶于酒精的反应:表面发粘或变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则完全没有反应,表明不溶于酒精。

  柯巴树脂在冰醋酸中亦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溶解反应,但冰醋酸会产生刺激气味并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烧伤,因此不宜作为宝石学测试方法。

  另外,他的测试还表明,天然柯巴树脂在紫外荧光下的反应是不稳定的,该项测试难以作为鉴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鉴定性依据。

  检测柯巴树脂的特征最近我们有幸鉴定了一批(4件)据说是从香港带入的"琥珀",它们并没有经过加工,呈长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柱状形(图1),外观呈黄一金黄色,树脂光泽,大小约20cm*30cm,表面圆滑但不规则,肉眼下可见很多的昆虫及圆形、不规则形态气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

  常规的宝石学测定表明,其物理常数为1.057g/cm',折光率为1.54一1.53(斑点法),长波紫外光下呈蓝白色荧光,而短波紫外光下呈弱淡紫色荧光,小刀切割易碎,热针反应具树脂芳香气味,滴上几滴酒精轻轻试擦,样品表面变得发粘,并变得不透明。

  最有兴趣的是这些树脂的动植物包体。它们在不同的样品中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但种类基本相同。在其中一件样品中至少可以分出6大类昆虫,它们是蝇类、蚊类、甲虫、虱虫、蛾类、蜘蛛类(图2)。

  这些昆虫具有非常生动的形态特征,其中一只小昆虫张开的翅膀与树脂的流动纹理相吻合,形成一种飞翔的感觉。而更为绝妙的是在一只昆虫的后面,我们拍摄到它在挣扎时所产下的一窝卵(图3),而另一只昆虫身上高高竖起的细毛,使我们想起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的激烈抗争(图4)。不过即使怒发"冲"冠,它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些充满动态的特征使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树脂不可能是人工压制或仿制的,因为要同时将上百只有生命、可飞翔的昆虫压制在同一件样品上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要让死的昆虫产出一窝卵,昆虫形体一定会出现强烈变形,但宝石显微镜的观察否定了这种可能。

  红外光谱的测试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鉴定,在4件样品上刻下少量粉末(主要因样品太大,对小样品可用正常的宝石学方法做红外测试)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近于完全一致的红外光谱(附图),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中的柯巴树脂几乎完全一样,而与琥珀的红外光谱完全不同。其中3 078cm-1属苯基(环)的c—H伸缩振动所致,而相对应的弯曲振动峰出现在 l 644cm-1。2 931 cm-1和2 868cm-1是(C—H)饱和键的伸缩振动所致,而与之对应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在l 454cm-1和l 384cm-1。1 700cm-1主要是由c=o的羰基伸缩振动产生。与标准图谱不同的是被检样品出现皂化现象,反映在红外光谱图上是1574cm-1和1 539cm-1吸收峰的存在,反映出经历了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琥珀的红外光谱与柯巴的红外光谱明显不同的是琥珀的红外光谱图较为圆滑,表明它经历的地质过程较长,可能分子量就大,主要由饱和的c— H键组成,而缺乏不饱和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结 论有关资料及上述的鉴定案例至少使我们明白下述问题:

  1.历史上新西兰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应引起我们对树脂的重视,一些即使是古董级的"琥珀"仍然有可能是形成时间较短的柯巴树脂,而不是真正的琥珀;

  2.动物或植物的包裹体虽然对琥珀的鉴定可提供许多有意义的参考,例如其形态特征可告诉我们一些它是否是仿制品或是否曾经历人工压制过程等信息,但包裹体本身对琥珀的鉴定意义并不是绝对的;

  3.酒精确实是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敏感而又便宜、方便的试剂。但测定时最好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尽量滴小滴轻轻试擦,否则样品表面会变得不透明。因此,使用该方法对成品进行鉴别时应特别小心;

  4.一般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如密度、折光率及荧光对区分琥珀与柯巴仿制品的效果不明显;

  5.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有用的方法

  紫晶石

  水晶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素有“水精”、“水玉”、“菩萨石”等美称,它是透明石英的结晶体。一般无色透明,少有灰、墨、紫、黄、茶色,晶体完好时呈六棱柱钻头形,很有规律。千百年来,水晶以其纯净、透明、坚硬的质地,被各国志士仁人作为坚贞不屈、纯洁善良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时,朋友间赠送紫水晶石可以起到摈弃前赚,以诚相待的作用;商人佩戴它可以时来运转,财运亨通;战士戴上它则可以逢凶化吉,“百战不殆”,紫水晶还具有抵抗传染病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还能治疗“肺痈吐脓,咳逆上气”,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益毛发、悦颜色。” 水晶因含有各种不同色素杂质而形成多种不同的颜色。按其特点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品种,能作为宝石只有紫水晶和黄水晶 。

  紫水晶是一种艳紫色的宝石。“色如葡萄,光莹可爱”,她象征诚实忠诚和心地善良。紫水晶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相传,罗马恺撒大帝狂热地追求紫水晶,曾派数千人专程到乌拉尔山去寻找这种神奇的宝石。直到今天,罗马大教堂的主教们在盛典时还要郑重地佩戴紫水晶戒指,并在宗教典礼时用高足的紫水晶酒杯来斟酒。

  是天然的

  

  鸡血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谈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蜜腊

  蜜腊的颜色如蜜,质感丝润,故名蜜腊。蜜腊就是琥珀,只是它形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并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蜜腊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在世界上由于天然琥珀产量极少,故皆为行家珍藏极品,价格自然不菲。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强大负面能量,对经常外出人们保平安的最佳饰物。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

  再具体谈一下~~!

  蜜腊也是琥珀的一种,只是蜜腊呈不透明状,与琥珀的特征不尽相同,

  所以常让人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宝石。琥珀因原来的天然矿石容易脆化,所以珠宝业界允许其必须经过一些手续处理,使其不易脆化,而这过程中会因温度使得琥珀内部的天然气泡产生变化,如膨胀或爆裂,因而形成不同形状的内部花纹,俗称结晶花 这样形成的结晶花朵通常成不规则状,而非人工制成的呈规律圆形。

  以上方式是珠宝业界承认且允许的,所以不能算是仿造或非天然的,但也有较让人觉得不齿的做法,比方说合成的,就是将天然琥珀磨成粉末后,加上一些塑料原料,重新加温后合成再生琥珀!已经严重破坏了琥珀的天然结构,有些甚至还加上染料染色,其中因加热而产生的许多气泡爆裂的结晶花,大多是规则且密集的圆形,但一般人恐怕较难辨识,而有些商家甚至还大力鼓吹结晶花越多的越珍贵等云云。

  蜜腊就是琥珀,只是他型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密蜡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关于蜜腊的鉴定,同前面发的琥珀的鉴定方法。提醒大家,现在市场流通的蜜腊,99%是假的,或是粉末重新压合合成的,最好不要买。特别是一种叫做柯巴树脂的更是可怕。相关文章转载如下:

  摘 要

  在评述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别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鉴定实例,描述了柯巴树脂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及其鉴定意义,指出酒精和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柯巴树脂与琥珀的可*方法,而常规宝石学常数和动植物包裹体作为鉴定依据则需要慎重使用。

  关键词 柯巴树脂 琥珀 鉴定分类号 P619.28

  笔者在多个场合听到一些从事珠宝的业内人士说起过琥珀的鉴定,他们认为,如果"琥珀"有动物或植物的包体(或碎屑),那么琥珀应该就是真的,否则可能就是假的。对于这个"应该"和"可能"的非正确性,虽然很多珠宝书籍都有说明,但不知为何依然有许多人(指珠宝业内,包括一些鉴定者)仍然会半信半疑地持有这种观点,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国珠宝界一直认为内含昆虫和植物的琥珀价值较高,而其它的仿制品较难在其内形成昆虫等动植物包体的认识有关。另外,我国辽宁和河南出产的琥珀,一般不含昆虫及其它植物包体,致使目前所能见到的琥珀或其仿制品的包裹体的图片资料大多来自国外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新西兰天然Kauri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这种树脂在广州市场的发现,使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到动植物包裹体及其它方法对琥珀的鉴定意义。

  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的特征据记载,Kauri树脂(resins)一直是新西兰重要的出口产品,仅1850年,已有1 000 t的树脂曾出口到英国和北美,而其后的100年问,出口的树脂更达450 000t。这些来自新西兰北部Ota— matea可称为柯巴树脂的天然制品,可以在产地的博物馆及各种私人收藏者中大量见到。有些以原来的天然形态保存,也有的做成各种雕刻工艺品、古董、模压品,有些甚至被溶解作为光漆。 Kauri树脂工艺品中往往可见到各种昆虫,包裹物。

  有关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特征曾被许多宝石学家如Webster(1994)、Anderson(1990)和Fraquet等在经典的宝石书中引用,实际上许多关于柯巴树脂与真琥珀之间的区别正是基于对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Spencer等最近根据新西兰宝石协会研究社提供的样品及从新西兰煤矿产地中获得的样品,重新全面研究了这些产自新西兰的柯巴树脂。其研究结果归纳于表1中。

  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宝石学发现显示,经典宝石学书籍中介绍的鉴定柯巴与琥珀的乙醚,实际上对Kauri树脂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部分Kauri柯巴树脂实际上并不溶于或只是轻微溶于乙醚中。

  在这些不溶的柯巴树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后没有反应或反应轻微;而在这些新西兰柯巴树脂(包括25Ma的树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后全部出现溶于酒精的反应:表面发粘或变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则完全没有反应,表明不溶于酒精。

  柯巴树脂在冰醋酸中亦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溶解反应,但冰醋酸会产生刺激气味并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烧伤,因此不宜作为宝石学测试方法。

  另外,他的测试还表明,天然柯巴树脂在紫外荧光下的反应是不稳定的,该项测试难以作为鉴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鉴定性依据。

  检测柯巴树脂的特征最近我们有幸鉴定了一批(4件)据说是从香港带入的"琥珀",它们并没有经过加工,呈长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柱状形(图1),外观呈黄一金黄色,树脂光泽,大小约20cm*30cm,表面圆滑但不规则,肉眼下可见很多的昆虫及圆形、不规则形态气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

  常规的宝石学测定表明,其物理常数为1.057g/cm',折光率为1.54一1.53(斑点法),长波紫外光下呈蓝白色荧光,而短波紫外光下呈弱淡紫色荧光,小刀切割易碎,热针反应具树脂芳香气味,滴上几滴酒精轻轻试擦,样品表面变得发粘,并变得不透明。

  最有兴趣的是这些树脂的动植物包体。它们在不同的样品中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但种类基本相同。在其中一件样品中至少可以分出6大类昆虫,它们是蝇类、蚊类、甲虫、虱虫、蛾类、蜘蛛类(图2)。

  这些昆虫具有非常生动的形态特征,其中一只小昆虫张开的翅膀与树脂的流动纹理相吻合,形成一种飞翔的感觉。而更为绝妙的是在一只昆虫的后面,我们拍摄到它在挣扎时所产下的一窝卵(图3),而另一只昆虫身上高高竖起的细毛,使我们想起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的激烈抗争(图4)。不过即使怒发"冲"冠,它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些充满动态的特征使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树脂不可能是人工压制或仿制的,因为要同时将上百只有生命、可飞翔的昆虫压制在同一件样品上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要让死的昆虫产出一窝卵,昆虫形体一定会出现强烈变形,但宝石显微镜的观察否定了这种可能。

  红外光谱的测试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鉴定,在4件样品上刻下少量粉末(主要因样品太大,对小样品可用正常的宝石学方法做红外测试)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近于完全一致的红外光谱(附图),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中的柯巴树脂几乎完全一样,而与琥珀的红外光谱完全不同。其中3 078cm-1属苯基(环)的c—H伸缩振动所致,而相对应的弯曲振动峰出现在 l 644cm-1。2 931 cm-1和2 868cm-1是(C—H)饱和键的伸缩振动所致,而与之对应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在l 454cm-1和l 384cm-1。1 700cm-1主要是由c=o的羰基伸缩振动产生。与标准图谱不同的是被检样品出现皂化现象,反映在红外光谱图上是1574cm-1和1 539cm-1吸收峰的存在,反映出经历了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琥珀的红外光谱与柯巴的红外光谱明显不同的是琥珀的红外光谱图较为圆滑,表明它经历的地质过程较长,可能分子量就大,主要由饱和的c— H键组成,而缺乏不饱和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结 论有关资料及上述的鉴定案例至少使我们明白下述问题:

  1.历史上新西兰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应引起我们对树脂的重视,一些即使是古董级的"琥珀"仍然有可能是形成时间较短的柯巴树脂,而不是真正的琥珀;

  2.动物或植物的包裹体虽然对琥珀的鉴定可提供许多有意义的参考,例如其形态特征可告诉我们一些它是否是仿制品或是否曾经历人工压制过程等信息,但包裹体本身对琥珀的鉴定意义并不是绝对的;

  3.酒精确实是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敏感而又便宜、方便的试剂。但测定时最好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尽量滴小滴轻轻试擦,否则样品表面会变得不透明。因此,使用该方法对成品进行鉴别时应特别小心;

  4.一般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如密度、折光率及荧光对区分琥珀与柯巴仿制品的效果不明显;

  5.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有用的方法

  紫晶石

  水晶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素有“水精”、“水玉”、“菩萨石”等美称,它是透明石英的结晶体。一般无色透明,少有灰、墨、紫、黄、茶色,晶体完好时呈六棱柱钻头形,很有规律。千百年来,水晶以其纯净、透明、坚硬的质地,被各国志士仁人作为坚贞不屈、纯洁善良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时,朋友间赠送紫水晶石可以起到摈弃前赚,以诚相待的作用;商人佩戴它可以时来运转,财运亨通;战士戴上它则可以逢凶化吉,“百战不殆”,紫水晶还具有抵抗传染病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还能治疗“肺痈吐脓,咳逆上气”,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益毛发、悦颜色。” 水晶因含有各种不同色素杂质而形成多种不同的颜色。按其特点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品种,能作为宝石只有紫水晶和黄水晶 。

  紫水晶是一种艳紫色的宝石。“色如葡萄,光莹可爱”,她象征诚实忠诚和心地善良。紫水晶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相传,罗马恺撒大帝狂热地追求紫水晶,曾派数千人专程到乌拉尔山去寻找这种神奇的宝石。直到今天,罗马大教堂的主教们在盛典时还要郑重地佩戴紫水晶戒指,并在宗教典礼时用高足的紫水晶酒杯来斟酒。

  是天然的

  

  鸡血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谈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蜜腊

  蜜腊的颜色如蜜,质感丝润,故名蜜腊。蜜腊就是琥珀,只是它形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并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蜜腊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在世界上由于天然琥珀产量极少,故皆为行家珍藏极品,价格自然不菲。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强大负面能量,对经常外出人们保平安的最佳饰物。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

  再具体谈一下~~!

  蜜腊也是琥珀的一种,只是蜜腊呈不透明状,与琥珀的特征不尽相同,

  所以常让人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宝石。琥珀因原来的天然矿石容易脆化,所以珠宝业界允许其必须经过一些手续处理,使其不易脆化,而这过程中会因温度使得琥珀内部的天然气泡产生变化,如膨胀或爆裂,因而形成不同形状的内部花纹,俗称结晶花 这样形成的结晶花朵通常成不规则状,而非人工制成的呈规律圆形。

  以上方式是珠宝业界承认且允许的,所以不能算是仿造或非天然的,但也有较让人觉得不齿的做法,比方说合成的,就是将天然琥珀磨成粉末后,加上一些塑料原料,重新加温后合成再生琥珀!已经严重破坏了琥珀的天然结构,有些甚至还加上染料染色,其中因加热而产生的许多气泡爆裂的结晶花,大多是规则且密集的圆形,但一般人恐怕较难辨识,而有些商家甚至还大力鼓吹结晶花越多的越珍贵等云云。

  蜜腊就是琥珀,只是他型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商人们就叫它蜜腊,所以真的蜜腊的功能与琥珀一样,密蜡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关于蜜腊的鉴定,同前面发的琥珀的鉴定方法。提醒大家,现在市场流通的蜜腊,99%是假的,或是粉末重新压合合成的,最好不要买。特别是一种叫做柯巴树脂的更是可怕。相关文章转载如下:

  摘 要

  在评述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别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鉴定实例,描述了柯巴树脂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及其鉴定意义,指出酒精和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柯巴树脂与琥珀的可*方法,而常规宝石学常数和动植物包裹体作为鉴定依据则需要慎重使用。

  关键词 柯巴树脂 琥珀 鉴定分类号 P619.28

  笔者在多个场合听到一些从事珠宝的业内人士说起过琥珀的鉴定,他们认为,如果"琥珀"有动物或植物的包体(或碎屑),那么琥珀应该就是真的,否则可能就是假的。对于这个"应该"和"可能"的非正确性,虽然很多珠宝书籍都有说明,但不知为何依然有许多人(指珠宝业内,包括一些鉴定者)仍然会半信半疑地持有这种观点,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国珠宝界一直认为内含昆虫和植物的琥珀价值较高,而其它的仿制品较难在其内形成昆虫等动植物包体的认识有关。另外,我国辽宁和河南出产的琥珀,一般不含昆虫及其它植物包体,致使目前所能见到的琥珀或其仿制品的包裹体的图片资料大多来自国外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新西兰天然Kauri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这种树脂在广州市场的发现,使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到动植物包裹体及其它方法对琥珀的鉴定意义。

  新西兰Kauri柯巴树脂的特征据记载,Kauri树脂(resins)一直是新西兰重要的出口产品,仅1850年,已有1 000 t的树脂曾出口到英国和北美,而其后的100年问,出口的树脂更达450 000t。这些来自新西兰北部Ota— matea可称为柯巴树脂的天然制品,可以在产地的博物馆及各种私人收藏者中大量见到。有些以原来的天然形态保存,也有的做成各种雕刻工艺品、古董、模压品,有些甚至被溶解作为光漆。 Kauri树脂工艺品中往往可见到各种昆虫,包裹物。

  有关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特征曾被许多宝石学家如Webster(1994)、Anderson(1990)和Fraquet等在经典的宝石书中引用,实际上许多关于柯巴树脂与真琥珀之间的区别正是基于对新西兰柯巴树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Spencer等最近根据新西兰宝石协会研究社提供的样品及从新西兰煤矿产地中获得的样品,重新全面研究了这些产自新西兰的柯巴树脂。其研究结果归纳于表1中。

  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宝石学发现显示,经典宝石学书籍中介绍的鉴定柯巴与琥珀的乙醚,实际上对Kauri树脂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部分Kauri柯巴树脂实际上并不溶于或只是轻微溶于乙醚中。

  在这些不溶的柯巴树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后没有反应或反应轻微;而在这些新西兰柯巴树脂(包括25Ma的树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后全部出现溶于酒精的反应:表面发粘或变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则完全没有反应,表明不溶于酒精。

  柯巴树脂在冰醋酸中亦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溶解反应,但冰醋酸会产生刺激气味并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烧伤,因此不宜作为宝石学测试方法。

  另外,他的测试还表明,天然柯巴树脂在紫外荧光下的反应是不稳定的,该项测试难以作为鉴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鉴定性依据。

  检测柯巴树脂的特征最近我们有幸鉴定了一批(4件)据说是从香港带入的"琥珀",它们并没有经过加工,呈长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柱状形(图1),外观呈黄一金黄色,树脂光泽,大小约20cm*30cm,表面圆滑但不规则,肉眼下可见很多的昆虫及圆形、不规则形态气泡,其中一件内还可见茎状植物包体。

  常规的宝石学测定表明,其物理常数为1.057g/cm',折光率为1.54一1.53(斑点法),长波紫外光下呈蓝白色荧光,而短波紫外光下呈弱淡紫色荧光,小刀切割易碎,热针反应具树脂芳香气味,滴上几滴酒精轻轻试擦,样品表面变得发粘,并变得不透明。

  最有兴趣的是这些树脂的动植物包体。它们在不同的样品中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但种类基本相同。在其中一件样品中至少可以分出6大类昆虫,它们是蝇类、蚊类、甲虫、虱虫、蛾类、蜘蛛类(图2)。

  这些昆虫具有非常生动的形态特征,其中一只小昆虫张开的翅膀与树脂的流动纹理相吻合,形成一种飞翔的感觉。而更为绝妙的是在一只昆虫的后面,我们拍摄到它在挣扎时所产下的一窝卵(图3),而另一只昆虫身上高高竖起的细毛,使我们想起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的激烈抗争(图4)。不过即使怒发"冲"冠,它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些充满动态的特征使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树脂不可能是人工压制或仿制的,因为要同时将上百只有生命、可飞翔的昆虫压制在同一件样品上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要让死的昆虫产出一窝卵,昆虫形体一定会出现强烈变形,但宝石显微镜的观察否定了这种可能。

  红外光谱的测试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鉴定,在4件样品上刻下少量粉末(主要因样品太大,对小样品可用正常的宝石学方法做红外测试)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近于完全一致的红外光谱(附图),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中的柯巴树脂几乎完全一样,而与琥珀的红外光谱完全不同。其中3 078cm-1属苯基(环)的c—H伸缩振动所致,而相对应的弯曲振动峰出现在 l 644cm-1。2 931 cm-1和2 868cm-1是(C—H)饱和键的伸缩振动所致,而与之对应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在l 454cm-1和l 384cm-1。1 700cm-1主要是由c=o的羰基伸缩振动产生。与标准图谱不同的是被检样品出现皂化现象,反映在红外光谱图上是1574cm-1和1 539cm-1吸收峰的存在,反映出经历了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琥珀的红外光谱与柯巴的红外光谱明显不同的是琥珀的红外光谱图较为圆滑,表明它经历的地质过程较长,可能分子量就大,主要由饱和的c— H键组成,而缺乏不饱和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结 论有关资料及上述的鉴定案例至少使我们明白下述问题:

  1.历史上新西兰柯巴树脂在市场上大量存在,应引起我们对树脂的重视,一些即使是古董级的"琥珀"仍然有可能是形成时间较短的柯巴树脂,而不是真正的琥珀;

  2.动物或植物的包裹体虽然对琥珀的鉴定可提供许多有意义的参考,例如其形态特征可告诉我们一些它是否是仿制品或是否曾经历人工压制过程等信息,但包裹体本身对琥珀的鉴定意义并不是绝对的;

  3.酒精确实是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敏感而又便宜、方便的试剂。但测定时最好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尽量滴小滴轻轻试擦,否则样品表面会变得不透明。因此,使用该方法对成品进行鉴别时应特别小心;

  4.一般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如密度、折光率及荧光对区分琥珀与柯巴仿制品的效果不明显;

  5.红外光谱是准确区分琥珀与柯巴树脂非常有用的方法

  紫晶石

  水晶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素有“水精”、“水玉”、“菩萨石”等美称,它是透明石英的结晶体。一般无色透明,少有灰、墨、紫、黄、茶色,晶体完好时呈六棱柱钻头形,很有规律。千百年来,水晶以其纯净、透明、坚硬的质地,被各国志士仁人作为坚贞不屈、纯洁善良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时,朋友间赠送紫水晶石可以起到摈弃前赚,以诚相待的作用;商人佩戴它可以时来运转,财运亨通;战士戴上它则可以逢凶化吉,“百战不殆”,紫水晶还具有抵抗传染病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还能治疗“肺痈吐脓,咳逆上气”,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益毛发、悦颜色。” 水晶因含有各种不同色素杂质而形成多种不同的颜色。按其特点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品种,能作为宝石只有紫水晶和黄水晶 。

  紫水晶是一种艳紫色的宝石。“色如葡萄,光莹可爱”,她象征诚实忠诚和心地善良。紫水晶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相传,罗马恺撒大帝狂热地追求紫水晶,曾派数千人专程到乌拉尔山去寻找这种神奇的宝石。直到今天,罗马大教堂的主教们在盛典时还要郑重地佩戴紫水晶戒指,并在宗教典礼时用高足的紫水晶酒杯来斟酒。

  是天然的

  

  蓝晶石

  蓝晶石(Kganite)是一种变质矿物,主要产于区域变质结晶片岩中,其变质相由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根据含蓝晶石的形态特点,将蓝晶石矿分成如下三类变态:

  1)针状和纤维状集合体(纤维针状矿石) ; (2)富含空晶石的假象蓝晶石集合体(假象型矿石);(3)蓝晶石结核矿(结核型矿石)。如矿床同时含有上述三种变态,这类矿属于混合型。

  黑云石榴蓝晶石片麻岩型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含矿岩石以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麻岩为主,单晶石矿体呈层状、或大的扁豆体,单个矿体一般延长数百米,蓝晶石含量10~25%。

  蓝晶石绿泥片岩型矿石产于太古代,蓝晶石不均匀地分布在绿泥片岩中,矿体呈透镜状,蓝晶石含量由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二十几,原岩含镁较高,有时含有微量刚玉。

  黄玉蓝晶石石英片岩型矿床产于元古代石英岩中,矿石以蓝晶石石英片岩为主,有时有蓝石云母石英片岩,蓝晶石含量10~30%,含有少量黄玉,并见有沿裂隙分布的放射聚晶状叶腊石。

  伟晶状蓝晶石矿床,矿体呈不连续的小扁豆体,分布在古生代黑云母片岩中,矿石 组成简单,蓝晶石晶体一般在5厘米以上。

  总之是委有PP的东东~~~翡翠

  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 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 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着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又因它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颜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因此,用美丽的鸟名来代表美丽的玉怎么会不相称呢。

  又有一说:翡翠名字是这样来的,中国是不产硬玉的,翡翠从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为分辨这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硬玉是十分美丽的玉,用美丽的鸟名来代表美丽的玉实在也是十分相称的呢!从此翡翠也变成硬玉的代名词了。

  绿松石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多呈天蓝色、暗蓝色、蓝绿色和绿色,风化强烈的呈绿白色。具有柔和的蜡状光泽。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绿松石在我国也是古老的传统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装饰品。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的统计,从新石器晚期的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南北朝时代的墓葬中,有多处发现过绿松石装饰品。

  我国绿松石,除鄂西北为其著名产地外,近几年在陕西、新疆、安徽、河南等省都有发现,由于鄂西北诸县古属襄阳道管辖,所以又把鄂西北诸县所产的绿松石称为襄阳甸子,且开采的历史也悠久。但全世界产绿松石的以波斯为最著名,因通过土耳其输入欧洲各国,又有“土耳其玉”或“突厥玉”之称。我们在鉴定我国古代出土的绿松石制品时,也应考虑其玉料来源,不一定都是襄阳甸子。

  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广雅》有“玛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琼”之说。玛瑙一语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可见佛教传入我国后,琼玉或赤琼才在我国改称“玛瑙”。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珠。

  古代的玛瑙既有来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国、日本等国的贡品,也有产自我国内地的。如东北扶余和挹娄,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后者为民族名,生活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这里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见《后汉书·东夷传》)。此外蔚州(今蔚县)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见《天工开物》),甘肃和宁夏一带(见《博物要览》),陕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区(见《广舆记》),汝州赤岭镇(见《宋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见《博白县志》),南京雨花台(见《珍玩续考》)等地,均产有玛瑙。现今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华南许多地区都探明有玛瑙的产地。古今中外,因为玛瑙产地众多,所以鉴定出土玛瑙的玉料来源就不那末容易了。如著名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其玉料来源就搞不清楚。

  10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矿物组成,常含方解石、黄铁矿,有时出现少量透辉石等。阿富汗产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矿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质呈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蓝和浓而不黑者,称“青金”;深蓝和黄铁矿含量多于青金石矿物时,称“金格浪”;浅蓝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黄铁矿)者,称“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药之说)。

  青金石在古代称为“璆琳”或“琉璃”,多被用来制做皇帝的葬器,因其色青,可以达升天之路。《拾遗记》卷五载:“昔始皇为家,……以琉璃杂宝为龟鱼。”有人认为这里的“琉璃”就是青金石。但古人辨别宝石,在色不在质,其色相似的,其质虽异,其名仍同。因此秦始皇墓中是否有青金石,还需考古工作者来验证。外国学者赫尔芝认为,中国在公元2世纪(东汉)已有青金石,而章鸿钊在《石雅》中则认为中国三代之初已有。这一争执,也有待于广大考古工作者来解决。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现青金石的产地。古代著名产地在波斯和苏联。据记载,阿富汗和苏联贝加尔湖地区所产的青金石,都曾输入过中国。如果我们在古墓中出土有青金石,其玉料来源不是阿富汗,就有可能是贝加尔湖的产物。

  11猫眼石

  猫眼石俗称“猫儿眼”,古称“狮负”,意为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这种宝石主要产于锡兰(现称斯里兰卡),故又称“锡兰猫眼石”。

  猫眼石的矿物学名称“金绿宝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特殊品种。这种宝石因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包裹体,加工成弧面型宝石(俗称腰圆)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似的光带,故称猫眼石或猫儿眼。

  猫眼石何时在我国出现,史籍难考。章鸿钊在《石雅》中引《琅环记》语说;“仙女上玄宗狮负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钢合中以验时云。”此处“狮负”是否就是较早的猫眼石,待考。现已知清东陵乾隆墓中出土有猫眼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顶上也镶嵌有质量不太好的猫眼石。我国古今的猫眼石皆由斯里兰卡输入,最早输入中国的时间则有待于考证。

  12碧玺

  碧玺《清会典图》卷四十三称“碧囗(王亚)囗(王厶)”;《博物要览》中称“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称“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纪》中称之为“碧霞希”。民国初,北京市场上的珠宝商常称“碧硒”或作“碧玺”,皆系今日的“电气石”宝石。今“碧玺”一词已成为各色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

  电气石矿物成分相当复杂,晶体呈柱状,断面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纵横。宝石为各色透明晶体,强玻璃光泽。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据颜色等不同有“红碧玺”、“绿碧玺”、“黄碧玺”、“褐碧玺”以及“碧玺猫眼石”等若干品种。深红色者俗称“双桃红”,浅红色者俗称“单桃红”。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碧玺制品,多属明清之物。古籍记载碧玺产缅甸。现我国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但开采年代不详。

  13石榴石

  紧牙乌亦称“子牙乌”,现为各色石榴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博物要览》、《辍耕录》书中称石榴石为“避者达”。其中色红如同红宝石者,有“锡兰红宝石”之称;黄色者,有“黄榴石”之称;翠绿色者有“翠榴石”之称,亦称“乌拉尔祖母绿”。我国出土的紫牙乌宝石不详。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许多暗红到紫色红色的宝石,大多数都是紫牙乌宝石,但原料来源不详。现已知我国新疆阿勒泰伟晶岩中产有红色、黄绿色等石榴石宝石。此外江苏省、浙江省也发现红色的石榴石宝石。

  14红宝石

  红宝石,我国古有“红刺”、“照殿红”及“巴拉斯”之称。现已知“巴拉斯”一名实指矿物学名叫“尖晶石”的宝石。蓝宝石,我国古有“瑟瑟”之称,而古代的“瑟瑟”作为珠宝名称也兼指其它蓝色或绿色的宝石。近些年来,在华东、华南等地发现了蓝宝石的产地,红宝石目前尚未发现。如果在古墓中发现蓝宝石,很可能来自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红宝石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

  15月光

  月光石在矿物学中属于长石,是长石级宝石中最有价值的。它的硬度为6,比重是2.56-2.62,性脆,折射率为1.520-2.525,具有玻璃光泽。

  月光石通常是无色到白色,透明――半透明。特征是:在某一角度看它时,有一种发光效应,几乎总是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长石混合而成,通常是正长石和钠长石。部分月光石含有相当多的钠长石,其性质和正长石相比更接近钠长石。但就整体而言,月光石认为正长石的变种。

  月光石的品种有:冰长月光石,呈半透明云雾状,琢成弧面形后有游彩,呈现天蓝色的乳白光泽,亦称“贵月光石”。钠长月光石,是带珍珠光泽的钠长石,或称有月光石特征的钠长石。拉长月光石,有月光石特征的拉长石,这种月光石有黄带褐色调的蓝色光。朝鲜月光石,是一种混合类型的月光石。此外,斯里兰卡蛋白石、狼眼石、水蛋白、鱼眼等,也都属于月光石品种。

  月光石在几个世纪来都作为宝石。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相信佩戴经可以喧来好的命运。在印第安,月光石仍然认为是神圣的石头,它只戴在神圣的黄衣服上。在古时候,人们相信能唤醒心上人温柔的热情,并给予力量憧憬未来。今天,月光石被用作六月的生辰宝石。

  好的月光石要求晶体透明,并具有类似游彩的珍珠光泽或明亮的乳状光泽,最佳者呈天蓝色或象鸽子蓝色羽毛的光彩。有美丽乳光的月光石也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16欧泊

  欧泊石opel:矿物质中属蛋白石类,分子式为SiO2·nH2O。由于蛋白石中SiO2小圆珠整齐排列像光栅一样,当白光射在上面后发生衍射,散成彩色光谱,所以欧泊石具有绚丽夺目的变幻色彩,尤以红色多者最为珍贵。欧泊石的种类包括白欧泊石、黑欧泊石、晶质欧泊石、火欧泊石、胶状欧泊石或玉滴欧泊石、漂砾欧泊石、脉石欧泊石或基质中欧泊石。折射率低,但折射率曲线与二氧化硅相似,校正不了二级光谱。

热门搜索

手游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